为何说今年的九三阅兵,迎来了史诗级加强? 是史上最震撼、最瞩目的一次阅兵,没有之一? 层出不穷的飞机导弹,应接不暇的新式军备,呼啸而过的钢铁洪流、整齐划一的铿锵步伐,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的大伙是热血沸腾,也让日本汗流浃背,同样使世界为之战栗。 不论是可无限发射的激光武器,还是全球断档的第三代超高音速导弹、亦或是第一次公开露面的“东风-61”洲际导弹,更是给一众军事大佬一棍子给干成“军盲”了。 光之利刃 这次阅兵式的科技含量有多高? 先从最具科技感与未来感的“激光武器”说起。 在待检阅部队的方阵中,那个顶着圆圆的蓝色筒子的车辆,早早地便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远望过去,如同《红色警戒》中的“光棱坦克”,许多人纷纷好奇那个蓝色筒子的左右。 雷达?长得也不是很像; 声呐?看着也不是那回事啊。 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这个神秘光学装置的身份终于被揭露: 这款顶着LY-1标记的装备,正是目前已装备至海军部队的舰载激光武器,拥有“精准毁伤”、“持续打击”的特点,是不折不扣的“光之利刃”,直接定义新一代的海战攻防新规则。 激光武器并非只是海军独享,反无人机方队中也同样装备上了。 众所周知,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从俄乌战场到中东地区的局部冲突,总能看到无人机的身影。相对应的,反制无人机也成为了考量军队作战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高效反制、摧毁无人机,我国的反无人机方队给出了答案: “反无人机铁三角”。 “铁三角”的第一个角,便是颇具科幻色彩的“激光”反无人机武器。 这个布局颇像“品”字的装置,能够通过镜面,发射高能光束毁伤目标,使用过程中没有爆炸声,没有火光,无需装弹,甚至没有后坐力,并具备“发射即到达”的极高精准度。 堪称“指哪打哪”。
一个高战力的团队,既然有了耍魔法的法师,那自然也少不了物理输出的大哥。 这“铁三角”中的第二位大哥,便是弹炮结合武器。 根据“中国兵器装备”此前发布的消息来看,这种装备采用轮式越野底盘,炮塔中央配备有多个每分钟可发射数千发炮弹的转管炮武汉世牛,侧面也安装有数个近程防空导弹发射器。 配合转管炮,形成梯次火力网。 主要任务是拦截低空目标,包括无人机、直升机以及精确制导弹药,用途非常广泛。 此外,该装备还具备自主作战能力,无需依赖独立指挥车,仅需依靠车载火控雷达和光电传感器,便能实现对空中目标的快速跟踪与精确打击。 最后,是那一辆背着巨大板子,格外引人瞩目的装备。起初大多数人或许认为那应该是一辆雷达车,但根据该方队官兵的介绍,这是“铁三角”中的高能微波武器。 该装置由微波发生器、定向发射天线以及伺服控制系统等组成,能够在8×8高底盘的支撑下,发射高功率的微波能量,从而对无人机、无人机群进行大范围毁伤。 其原理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物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从而在无需加热过程的情况下,让被照射材料中的分子产生激烈运动,使之内外同时受热。 从而瞬间产生高温,烧毁材料。 除了用于对抗无人机,微波武器不仅可用于攻击卫星、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飞机、舰艇、坦克等常规单位,还可以重点打击敌方指挥通信枢钮、作战联络网等重要的信息战的节点和部位,瘫痪敌方的信息网络。 在热能的攻击下,目标将遭受严重物理性破坏,丧失作战效能,甚至达到无法修复的程度。
在“反无人机铁三角”三位一体的严密防御下,甭管您是什么自杀无人机,还是侦查无人机,只要出现在“铁三角”的射程里面,在“内部烧灼、激光穿透、物理轰炸”的立体攻势下。 恐怕不消片刻,就会成为一摊价值高达几十块钱的珍贵铁资源。 护国神剑 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核武器的开发研制,绝对算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此当核武器方队踩着铿锵的军乐接受检阅时,整个会场的气氛都被推至高潮。 在无数人期待与好奇的目光中,“惊雷-1”、“巨浪-3”、“东风-61”等新式导弹逐一亮相,让全世界见证了“真理方队”的飒爽风姿。 首次亮相的导弹中,“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格外引人瞩目,它是舰载潜射弹道导弹,主要部署于096型战略核潜艇,可搭载6-10枚分导式核弹头,射程可达1万2000公里。 是捍卫中国领海的一把尚方宝剑。 震撼出场的“东风-61”陆基导弹,更是引发无数军迷的惊呼。 尽管由于此次阅兵是其首次公开亮相,相关的性能数据目前依然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身为“东风家族”最新的一把利刃,“东风-61”的各项数据将会来到一个前无古人的夸张地步。 为什么这么说? 看看它的“前辈们”就知道了。
2019年10月1日,“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首次亮相。 6年前的这款东风导弹,最大射程达到了14000公里,可携带10枚分离式导弹头,依靠惯性导航及北斗卫星的修正实现精准打击,误差范围稳定在100米以下。 最夸张的是,其末端速度达到了恐怖的27马赫(9公里/每秒)。 这是什么概念? 饶是迪迦奥特曼的空中形态,飞行速度也不过7马赫。27马赫的速度,意味着只需不到半个小时,“东风-41””就能跨越无垠的太平洋海面,直扑美国本土。 什么光之国科技,我看都不如咱们地球人的科技。 这下别说是老美,恐怕连“怪兽们”见到了都得是这样的表情: 自问世以来,“东风-41”便被军事专家冠以“世界最强洲际导弹”的称号。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转眼6年过去了,“东风-61”又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将毫无疑问地接过“东风-41”的接力棒,成为浩荡长风中的新一代主角。 “东风-61”的亮相已经足够震撼,压轴出场的“东风-5C”洲际弹道导弹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什么样的导弹需要用三辆车来运? 有什么话比“打击范围覆盖全球”这几个字更具冲击力?
“东风-5C”洲际弹道导弹,拥有全球覆盖的打击能力,能够携带多枚核弹头,全天候待命,打击地球上的任何地点,是我军手中最为锋利的宝剑之一。 它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还要追溯到2017年1月。 在一次洲际导弹试射中,“东风-5C”携带了10个分导式弹头,相较于以往搭载3—5枚分弹头的“东风-5A”、“东风-5B”导弹,无疑实现了战力的翻倍。还有一种观点则臆测,随着携带弹头数量的增加,表明“东风-5C”洲际导弹诱饵弹头的欺骗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至于速度方面,尽管目前还没有详细数据披露,但有人依据此前“东风5”数据推测,如果华盛顿五角大楼的老爷们同时下单披萨与“东风-5C”,那大概率会是“东风-5C”先到。 天地浩荡,且听风吟; 东风浩荡剑在手,保家卫国心不忧。 “人才辈出”的东风家族,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最硬核的国之重器。 不少网友直言:诸葛丞相当年要是借到了这样的“东风”,匡扶汉室岂不是易如反掌?
这些接受检阅的“国之重器”,仅仅是我国核打击能力的冰山一角,中国战略导弹的武器库中,实力超凡的“扫地僧”几乎比比皆是,不仅实力超群,还根本“不偏科”。 从洲际导弹到超音速巡航弹,从远程防空导弹到反卫星导弹,堪称应有尽有,量大管饱。 比如动能-3反卫星导弹,射程来到了恐怖的3万6千公里,直逼地球同步轨道;通过高速动能撞击(10000公里/小时),动能反卫星导弹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高轨道卫星。 甚至还能做到“减少太空碎片”。 中国的导弹,已经能够化身“美猴王”,冲上凌霄九重天“大闹天宫”了。 重要的是,接受检阅的这些武器装备可不是什么花架子,都是已经技术成熟、投入使用的现已装备,只要接到命令,它们可以立马投入使用。 三 令人略感遗憾的是,此前已经“疑似”亮相过的六代机歼-36,以及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轰20”,并未在此次阅兵中亮相。 作为传说中的神秘轰炸机,自2016年公布研发消息以来,“轰20”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去年3月有消息透露,“轰20”很快就会对外正式公布。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此前刊登了一篇关于“轰20”的分析文章,表示这款“新型隐身轰炸机”的服役,极有可能改变中美两国在印太地区的局势。 “轰20”的载荷可能会达到40吨左右,能够携带6-8枚核弹头,或者是20至40枚一吨当量的炸药;相比较之下,美国的B-2轰炸机载荷仅仅在18吨左右。 除了两倍于B-2的载弹量,美专家估计: “轰20”的最大射程很有可能超过12000公里,具备直接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
此外,今年3月,中国空军副司令员王伟中将,在采访时就国产“六代机”的首飞进行了首次回应。当香港记者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六代机在技术上已经超越了西方”时。 王伟中将谦虚地表示:“不能这么说”。 但嘴上的笑却从始至终都没停下来过。 这种回应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是不是像极了——“听说你家孩子全校第一了,真有出息啊”;“哎呀,哪有哪有。” 尽管这两位新成员尚未正式亮相,但我们期待在不远的未来,能听到它们划破空气的轰鸣。 小结 正如“东风-5C”登场时旁白所言——“以武止戈、砥定乾坤”,中国之所以矢志不渝地重视军队建设,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珍惜发展的国家。 经历过那段屈辱的历史后,我们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于是,几代共产党人薪火相承,筚路蓝缕,走过八十载风风雨雨,才打造出这样一支世界一流的解放军队伍。 与检阅车同行的一辆空车上,车牌为醒目的“1945”。 有人猜测,这辆车是留给他的。 80年了,中国已经换了人间,您老人家看到了吗? 这是中国革命事业的薪火相传,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富通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