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海军一口气展示了三款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相较于陆基反舰导弹,海基反舰导弹对美国军事威胁他国的核心装备航空母舰可能威慑度更大。 面对陆基的反舰导弹,老美航母编队还能躲远的给个心理安慰。 但现在的局面是,中国海军常常出入第一岛链,甚至经常抵近第二岛链。 大批的052D驱逐舰,055大驱带个补给舰就满太平洋溜达,冷不防就盯上老美的航母编队,突然给你从不知道哪个方向给你来一下子,那是真受不了。 美国航母编队头顶一凉 这就已经非常让美国寝食难安。 更让老美心里冒凉气的是,解放军海军的反舰导弹玩出了花,仅这次阅兵上展示的列装型号就有鹰击-15、鹰击-19、鹰击-17和鹰击-20。 特别是型号偏后的三款最新式的导弹之间,其实关联并不大,并非是后一款是前一款的改进型这种关系,而是完全代表不同的三种思路。 要命的是,这三款导弹代表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如果一种技术路径的反舰导弹攻击没有奏效,还有其他两种技术路径的导弹等着你。 你老美的宙斯盾系统就防吧,一防一个不吱声。 中国海军展现出的强大反舰作战能力,让“世界警察”的航母战斗群防御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接下来具体看看,中国是如何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反舰导弹的高超音速化的。
鹰击-17:乘波体弹头的突防先锋 从气动外形上看,鹰击-17的弹头扁平,具有助推滑翔乘波体导弹的特征,推测具有高超声速飞行能力。 乘波体弹头结构的导弹最早在2019年就已正式公开亮相,也就是东风-17那样的特殊弹头设计。 这种外形能让弹头在高速飞行时利用激波产生升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中滑翔。 如果把双锥体弹头比作“翼伞”,那乘波体弹头就相当于“滑翔机”。 它的滑翔距离更远,能进行大幅度机动变轨飞行,速度更快,打击弹道也更低,总体突防能力比双锥体弹头强很多。 不过,乘波体弹头的研发和制造成本相对后边两款更高,技术难度更大。
鹰击-19: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机动强者 鹰击-19的最大特征之一是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属于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它同样采用乘波体构型,但更明显的区别是弹体下方有进气道。 冲压发动机是吸气式发动机,这和现役的弹道式高超音速导弹都不一样。 和弹道导弹运行轨迹不同,这种巡航导弹意味着鹰击-19飞行全程都在大气层内。 虽然速度相比弹道式高超导弹可能稍慢,但它能在相对较低的高度飞行,从而躲避敌方高空反导系统的拦截。 更关键的是,它飞行全程都处于有动力状态,机动能力是弹道导弹无法比拟的,完全可以看作“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的巡航导弹”。 军事专家预计,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速度可以保持在十马赫,甚至更高。
鹰击-20:双锥体弹头的威力担当 鹰击-20与上面两种又不一样,他采用双锥体构型,是一款助推滑翔反舰导弹。 它的弹头前端为一个小型的椎体,在高超声速飞行过程中,这个椎体可以在弹体表面形成激波,从而保护后方的空气舵。 通过空气舵,鹰击-20可以在导弹飞行末端实施机动,进一步增加突防能力。 双锥体弹头的设计早有先例,美国的潘星Ⅱ弹道导弹就采用了这种设计。 这种形状的弹头在飞行末端能产生一定升力,可通过弹翼控制实现小幅度自动变轨。 鹰击-20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研发难度更低,优点是能容纳更大的战斗部,毁伤能力更强。 不过共享财富,与乘波体弹头相比,它的机动性较弱,弹头滑翔距离短,相对来说横向机动能力不佳,弹道相对固定,更容易被拦截。
撕碎宙斯盾! 尽管技术路径不同,但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做到了末端高超音速,展示了中国在导弹研发领域的顶尖水平。 在实战中,三种高超导弹并非重复建设,而是形成互补体系: 鹰击-17可以用于首波突防,利用极强的中段生存能力,压倒敌预警与拦截系统; 鹰击-19则作为灵活补刀力量,尤其适合潜艇平台在近距离发起突袭。 鹰击-20携带大战斗部实施“一击致命”,确保对航母的毁伤效能; 目前来看,依靠宙斯盾的美国航母战斗群防御,已经能被中国海军完全撕碎得连渣都不剩了。 同时亮相的三款不同技术路线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没有一个能拦得下来。 仅从攻击端来看,我们的舰艇编队能不能挡住你的攻击先不说,但你的航母战斗群,一定挡不住我的攻击。 即使考虑不出动航母的情况,我们多派几个由几艘驱逐舰组成的小型反舰导弹编队,和你航母编队一换一,老美恐怕都受不了。
富通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